關於我自己

網頁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標準化與個別化的教育有什麼不同?

標準化與個別化的教育有什麼不同?

節錄   
優點教育的驚人力量



現在的美國教育體系以標準化的測驗分數決定孩子的成功與失敗。今天,單憑一次標準化測驗的結果,就可以當掉他們,或者不許他們修習高階課程或特殊學校,甚至拒發高中文憑。



最近,一位父親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問我他能不能付費,讓他的女兒再參加一次SAT測驗先修班。她才十年級,所以我問他,女兒已經參加過多少次先修班。他告訴我她已經修完兩門課,每門學費要五百多美元,但是模擬考的成績還是非常不理想。他的女兒暑假花了將近三星期唸SAT先修課程,越唸越焦慮,這位父親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問他對女兒的期望是什麼?他說他擔心,女兒將來如果申請不到任何大學,她的未來就毀了。每一年,家長似乎有越來越早開始擔憂孩子大學入學能力的情形。我給他的建議是,省下這些錢吧,停止擔憂,也給女兒多一點時間享受青春期,有時候家長過度擔憂孩子的未來,孩子反而無法享受當下;童年歲月,可是一去不復返的,這是孩子們可以盡情創造、夢想的時光,到頭來,反而是這些童年時期發掘培養的特質,能夠幫助他們進入大學,效力不亞於SAT測驗的高分成績。



家長大多知道,過分強調標準化測驗有損孩子的心靈健康,但是很多家長並不了解,這也是不當的教育方針。不可否認,標準化測驗的確有它的優點,但是有更多因素導致這類測驗無法做為制定我們的教育政策的有力工具。教育工作者大多都知道這一點,也都有下列共識:



◎大家普遍誤以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就是測驗的範疇與內容。不幸的是,這些測驗的考題和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與目標並不相符。



◎標準化測驗考題大多為選擇題,而選擇題所考驗的是學生回想知識的能力。回想是一種記憶的功能,選擇題式的考題出得再好,學生還是無法展現解決問題與獨立、創意思考的能力。



◎標準化測驗通常一考定生死,對老師和學生的情緒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考完一次這類測驗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就會感覺希望破滅、動力喪失,進而失去學習的熱忱,於是不斷退步,難以止住這個惡性循環。



◎「考試高手」和「真正的學習」並不能劃上等號。考試高手只是深諳考試策略,幫他們取得高分。例如,在計時測驗中,如果遇到太花時間的題目,就先略過不做,先把會答的題目全部做完,再回頭解那些較難但分數比重相同的題目。老師們也很容易授這些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考試分數,然而,授這些考試絕招可以幫助提高分數,那麼,這些測驗真正考驗到的是什麼能力呢?



顯然地,一九八三年「優質教育委員會」的用意和美國學子真正想要的完全是兩碼子事。孩子們渴望擁有捲心菜娃娃,因為這些娃娃的獨特性而鍾愛不已。八○年代的孩子由衷渴盼個人特色;不幸的是,各級學校卻將《危機中的國家》報告奉為聖旨,新制定的標準化規定相當明確──加強競爭、窄化成功的定義、清楚規範一條統一的教育途徑,強迫所有學子遵循這條途徑,一概不許偏離。



個人化特色,是我們立國的根基,也造成了捲心菜娃娃長銷熱賣,如果當時我們的教育體系也能夠回應學子們對個人化的渴望,今天我們的學校或許就能真正成為因材施教的搖籃,而課程也能真正培養成功所需的創造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技能。



按照定義,個人化與標準化是背道而馳的。如果教育系統想要真正張開雙臂、擁抱個人化教學無須懷疑的價值,就必須設計新的成就評量方式。這項挑戰需要全國上下重新對焦,大家必須試著從各種不同的表現,來評量學生個別的成績與成就感。我們的觀念必須徹底改變,就像其他任何一種過時的傳統觀念經歷重大改變時的過程一樣,必須先由個人做起,如果我們開始灌輸正面、優點導向的觀念給美國的青年學子,那麼,我們就可以為下一代以及我們自己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