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網頁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話題書》你用什麼方式告別?








話題書》你用什麼方式告別?

翁喆裕/報導/聯合報

















胃癌三期的林鳳飛,揹起灌食器遊日本。




當生命被正式宣告進入倒數階段,你會選擇用什麼方式向這世界告別?不少人透過書寫與影像記錄,保留他對這世界的不捨與眷愛;文字與影像中最最動人的,是疾厄陰影中仍積極堅持所愛、面對死亡,勇敢刻寫與分享的能量。

書店初登場三本新書,作者都面臨生死大關,卻一逕展現充滿個人風格與熱愛的姿態:依藉信仰、旅行與重建,深刻細緻的梳理,書寫對愛情、親情乃至對全人類的大愛,在死亡面前,呈顯最誠懇也最動人的告白。

利用「老病廢物」剩餘價值,榮主益人

面對生死,始終是宗教的核心課題。深受世人景仰的宗教家,聽見死亡的叩門聲時刻,他對世人的愛與關懷、對天意的積極聆聽與領受,都藉由信仰巨大而堅強的勇氣和信念,展示在《生命告別之旅》書中。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兩年前發現罹患肺腺癌,打碎八十三歲高齡的他隨心所欲安享晚年的夢想。他先是震驚:「怎麼會是我?」靜下心祈禱後,接著反問:「為什麼不是我?」隨即立好遺囑,將癌症交給醫師,如常生活、調養身體;他同時「承行主旨」,把握終站已然在望的最後旅路,走遍全台進行「生命告別之旅」巡迴講座,與眾人分享對生老病死、人生意義的思考。

《生命告別之旅》即是整理講稿成書,貫串其間的是單樞機磊落坦蕩、胸懷大愛的典範。他平和說起:「天主賜給我的愛,在我得到絕症時,使我把它當做天主賜給我人生旅途中最後一程的伴侶。使我把握時間,盡量利用『老病廢物』的剩餘價值,以榮主益人。」因為「愛」,哪怕生命即將終結,亦能光華普照,這不僅僅是一本傳道書,更是宗教家將一生體悟與修持,化做入世實踐的行動記錄。回歸人的原點:謙卑、質樸、感恩,「一切行動都是為他人服務」;如何做到對死亡無懼、從容,單樞機親身為世人做了最好示範。

胃癌第三期化療空檔,發願當背包客

林鳳飛《就這樣,繼續往前走!》確實是一本特別的旅行書。作者花十五個月踏查日本,他幾乎是刻意避開所有旅行書提到的熱門景點,專在鄉間、小巷、古城、墳堆裡晃蕩。身為鐵道迷,他總是極隨興地搭上火車,直覺哪裡有趣,就下車住兩天,看夠逛飽了,再啟程往下一站進發。他的史地知識淵博具系統性,是本書最耐讀的風景,信手拈來便是典故趣聞,他說得興致盎然,讀者則身歷其境,欲罷不能。

更特別之處在於:旅行時的作者,身患胃癌第三期,他視為老天賜給的難得假期、一個逃避工作的正當理由,發願重新當背包客,以雙腳踏遍他最感興趣的日本。在手術、化療、放療空檔,他一趟趟往日本跑(甚至幾度是插著兩根管子、隨身攜帶灌食器同行),回來在部落格密集發表五十三篇遊記,結集出書。

如同書名的開朗與豁達,作者偕病魔同行,文字中絲毫未見痛楚或嘆惋的描述,反而更專注沿途所見風土民情。同時,不時與長年腦中積累的大量史籍印照,鋪陳出一篇篇生動有分量的文章。如果說病厄限制人們身體的行動力,林鳳飛所體現的,便是無法禁錮的「旅人之心」。身體的不便,偶爾成為他自我解嘲的素材,讓讀者忍不住莞爾同時,體會作者的熱情與執著、樂觀與勇敢。

妻子兒女陪伴同行的篇章,作者寫來別有一款溫柔與逗趣。看似尋常的互動與對話,藏著溫情滿滿的愛。如同向來習慣獨行的作者,後來的體會:「一趟一趟走下來,越覺得與家人同遊滋味盎然,也更深刻體會到家人對我的愛。」疾病換得的體悟,是最豐實、最意外,也最難能可貴的吧!

蓋一幢房子,記憶他的身影和溫度

如果只能愛十年,你還愛嗎?

《失去你的3月4日》,書名就預示「這是一則令人心碎的故事」。作者李玟萱十八歲結識了摯愛陳澤銘,幾乎是同時,澤銘診斷出罹患胸腺癌。十年後他離開人世,玟萱如割裂身體另一半,踉蹌獨行爬過生命幽谷。李玟萱撿拾收納他陪伴時的點點滴滴:書信、便條、禮物、手稿、詞曲創作……重溫、形塑他的身影和溫度,並將痛徹的思念化為文字,咀嚼、傾吐、反芻。

面對摯愛離去,李玟萱沒有刻意掩飾脆弱和無助,也並未試圖渲染使悼亡成為一種姿態;她只是用細膩誠懇的筆調,娓娓道來建造象徵守護兩人愛情的「藍屋頂」民宿的過程。蓋一幢真正的房子,所耗精力、所遭遇的難題何足為外人道?所幸有友人、家人的支持與陪伴,使她的痛楚不致一再蔓延潰堤,終於自谷底爬起。

從靈魂伴侶牽手扶持到隻身獨行,李玟萱誠實記下重創後的自療軌跡,真摯動人,有類近經驗的讀者,能從中體味那種除震撼外無法言詮、也難以向他人說盡的心緒;沒有相同經驗的,亦能從她徐緩、極具感染力的文字吐露中,體會到痛失摯愛、人生無聲崩解後,由廢墟中重生的力道。

沒有留言: